2023年11月20日 星期一

為什麼總是一肚子氣?中醫調氣養腸胃



在門診常常聽到病人說「醫師,不知道為什麼吃完飯我就肚子脹,還會一直打嗝、放屁,去照了胃鏡、腸鏡一切都很正常沒問題,那為什麼肚子還是脹到很不舒服?」


 先來看看為什麼會脹氣?

造成脹氣的疾病有很多,比如胃潰瘍、胃食道逆流等,但是根據醫學上的統計,大概有75%的脹氣是功能性問題,也就是俗稱的消化不良,而造成消化不良的原因就更多了,包含了飲食的習慣、胃排空的時間、排便問題、自律神經失調等。

科技生活講求效率,用餐時也要把握時間開會、說話、討論,如果趕時間可能就是一陣狼吞虎嚥,看起來省了很多時間,但是因為沒有好好放鬆、專心吃飯,腸胃的蠕動效率就不高,加上開會的壓力、工作的緊湊也會讓精神不自覺地緊繃,身體處在警戒狀態消化功能就會降低,辦公室作習常常是久坐,如果又利用午餐時間開會,基本上沒有時間走動,腸胃蠕動也就更加不好,如果再加上不好的飲食習慣,消化不良的問題更是雪上加霜,長期的消化不良,代謝問題就不遠了,發胖體質就這樣悄悄養成。


好好吃飯很重要,改變一點點就差很多

放下手邊的忙碌,利用20分鐘專心吃飯,暫時脫離緊繃的情緒,讓腸胃的消化功能好好發揮,慢慢吃、細嚼慢嚥,也可以讓食物營養更容易吸收。三餐定時定量,養成規律的作息,身體器官也會跟上協調,排便問題就會跟著改善。很多上班族、學生可能因為午餐在外不方便,吃得隨意也不重視,而在下班後的晚餐消夜又大吃大喝,看似很舒壓,但其實對腸胃是個負擔,在夜晚臨近睡眠時間,腸胃的蠕動會比白天來得慢,因此晚餐不宜吃得過飽、過油,特別是睡前消夜,常常是高油脂高熱量的食物,一方面刺激胃酸高度分泌、另一方面也會因為難以消化而影響睡眠,可能引發胃食道逆流。根莖類、豆類、豆漿、高麗菜、汽水碳酸飲料這類產氣食物,對於有脹氣問題的人也要盡量避免攝取。


腸胃問題是肝病造成?中西醫「肝」不同

西醫講的肝是解剖學上的肝臟,人體的消化器官除了腸胃,還有肝膽,食物中的脂肪就是依靠著肝臟分泌、膽囊儲存的膽汁來消化代謝,所以肝功能不佳或是膽囊有結石、發炎都可能影響膽汁排出,造成的症狀也是消化不良,膽囊炎發作時甚至會有胃痛、拉肚子的表現。

中醫講的「肝」有一個很重要的「疏泄」功能,白話一點解釋,肝氣的疏泄,影響著全身器官的運作,其中腸胃的消化受到的影響最明顯,所以長期的壓力、情緒抑鬱、習慣久坐、缺乏運動,都會導致肝氣不順,肝氣鬱滯,就出現消化不良、腸胃脹氣、胃酸逆流、打嗝嗳氣、便秘等症狀,嚴重一點鬱滯化火,就會出現發炎性問題,可能是眼睛紅、皮膚搔癢、頭痛、失眠等。


中醫怎麼治療脹氣?

中醫治療腸胃脹氣簡單分為兩大類,一是脾胃氣虛,運化無力,二是肝氣不調,肝胃不和,脾虛者健脾養胃,肝鬱者舒肝和胃,實際上每個人體質復雜,合併多種體質,也可能夾雜濕濁、食積問題,因此須要由中醫師診斷,根據病患體質調整藥方比例,才能有效改善煩人的脹氣問題。

脾胃虧虛的患者,平素飲食應注意以下事項

1. 減少生冷飲食,飲料、甜食、生菜、生魚片、寒涼瓜果類都會加重脾胃虛寒問題。

2. 油膩食物較難消化,辛辣飲食、茶葉、咖啡、酒,容易刺激胃黏膜,加重脾胃負擔。

3. 三餐定時定量,每餐八分飽,不要暴飲暴食。

4. 用餐後稍微起身走動,散步助消化。久坐壓迫胃部會影響消化功能。


了解以上中醫肝氣的概念,就會知道肝氣通暢能夠穩定神經,幫助消化,保養腸胃,舒肝養胃可以這樣做:

1. 保持心情愉快,適當舒壓,能夠幫助肝氣的疏泄

2. 盡可能不要久坐,維持運動習慣,可以帶動全身氣血的循環

3. 腹式呼吸 : 可以在早上、睡前做,全身放鬆專注呼吸,鼻吸嘴吐放慢速度,吸氣時腹部鼓起,稍微憋氣幾秒,呼氣時緩慢吐出,雙手可以放在腹部感受到腹部下降

4. 揉按以下幾個穴位也可以幫助舒肝解鬱,調整脾胃功能



















中醫治療嚴重乾眼症,減少高度依賴人工淚液

  高度依賴3C產品的你是否有這些困擾? 眼睛乾澀、異物感,長時間用眼後視線模糊?  每天點眼藥水,卻越滴越乾? 早上起來眼睛刺痛,晚上看東西更疲勞?  其實,乾眼症不只是眼睛的問題,而是體質的問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