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意力不足過動症

 



  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 主要有注意力不足及過動、衝動之表現,在兒童時期即出現,進入學齡期後症狀明顯而易被察覺,其病理機轉為中樞內多巴胺及正腎上腺素濃度低下,伴隨大腦發育異常,如額葉皮質及紋狀體體積偏小、感覺及運動區灌流增加。同時亦常伴隨其他共病,如過敏性鼻炎、妥瑞氏症、情緒障礙等。
治療方式主要為行為管理治療,必要時可合併藥物控制症狀,如:中樞神經興奮劑,以提高腦部多巴胺濃度,避免孩子因注意力不足、過動等症狀影響其學習成效與人格發展。


孩子是活潑還是過動,該如何判斷?
  家長及師長可利用SNAP-IV兒童注意力量表 (http://akai.org.tw/snap/) 觀察孩子行為,落點落於百分之80以下者為「沒有問題」,落於百分之80以上,建議您帶孩子尋求專業醫師做詳細檢查。需要注意的是評分結果僅供參考,並非唯一的診斷標準,孩子的表現也可能受多種因素影響,包含環境(家裡、學校)、孩子情緒等,因此建議家長可以拉長觀察時間(幾個月)、請師長協助比較孩子在不同環境下的表現,若孩子注意力不足、過動的表現持續時間長、且不因環境有所改變,則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判斷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中醫如何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?
  中醫認為ADHD病因為先天稟賦不足(產傷、孕期養護失當)及後天失養(飲食、環境),導致陰陽失調,陰靜不足、陽動有餘,特別在小兒特殊生理特徵下,更易有陰虛陽亢之表現,偏虛證者與心、脾、腎相關,表現為精神渙散、注意力不足,實證者則為心肝火旺或夾雜痰、熱、瘀,有過動、衝動之表現。

亦有醫師提出ADHD常有「胃熱」問題,與西醫「腸神經系統」理論(排便習慣與神智狀態改變相關、腸道細胞可製造血清素且富含多種血清素受體)相符合。中醫特色在於可針對個案不同之病因,以中藥配合針灸(百會、四神聰、腦戶、神庭…)治療,改善孩子過動與注意力不足問題。

此外,中醫治療是看整體的體質,除了過動、注意力不足,隨著體質的差異會伴隨不同的表現,比如過動衝動型可能來自「」,可能發現孩子同時有容易過敏、鼻血、怕熱、脾氣暴躁、便祕等熱象體質,注意力不足容易發呆放空,可能來自「」,這類孩子可能有淺眠、活力差、食慾不佳等虛證表現,伴隨抽動症狀,可能來自「」,這類孩子容易同時有過敏或是發現在感冒之後抽動的症狀更嚴重,總而言之,雖然同為ADHD,每個孩子的症狀、共同疾病也會不同,中藥治療就是去補充協調體質過多/不足的地方,讓身體回歸平衡,過動症狀就會跟著緩解,同時體質偏差出現的各種症狀也會跟著改善。



除了藥物治療,還能怎麼做?
除了藥物,生活習慣調整與行為治療對ADHD孩童更為重要,在居住環境上應避免噪音干擾並讓孩子早睡早起,避免過度疲勞,若伴有平衡、動作協調障礙則可配合感覺統合運動,
如:滑板、爬梯子、平衡台等訓練協調能力,此外,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孩子在人際互動上常有挫敗感、自信心低落,因此家長與家庭、學校環境的支持也很重要,若情況嚴重則應尋求專業醫師或心理師定期約談,以免孩子在學習、人際及人格發展上出現障礙。
飲食上則應注意避免孩子服用過多興奮大腦的食物,如多重加工食品、過多的食品添加物、精緻糖、茶葉、咖啡、巧克力等。



中醫治療嚴重乾眼症,減少高度依賴人工淚液

  高度依賴3C產品的你是否有這些困擾? 眼睛乾澀、異物感,長時間用眼後視線模糊?  每天點眼藥水,卻越滴越乾? 早上起來眼睛刺痛,晚上看東西更疲勞?  其實,乾眼症不只是眼睛的問題,而是體質的問題!